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西九幕後黑手

西九幕後黑手

  • 14 Dec 2012
西九文化區自計畫興建以來,一直都極富爭議性,早期天幕設計、單一投標鬧得沸沸揚揚,亦有人擔心西九最終只會變成為旅遊景點或「富豪場」,無助推動本地文化藝術,對西九不寄予厚望。擾攘多年,西九文化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建造工程將於明年年初展開,而在今年,西九亦陸續舉辦一些活動,一切看似蓄勢待發。推動西九這個大型項目的「幕後黑手」,包括一群藝術行政人員,在捱批的同時,這些人背後又做甚麼的?西九又可以為香港人帶來怎樣的藝術體驗?


看西九文化管理局的高級行政人員簡介,大部分成員加入管理局前都是各大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但與藝術似乎關係不大。行政總裁連納智和M+行政總監李立偉在藝術界的地位固然無庸置疑,但畢竟是「老外」,容易被人扣上「不懂香港狀況」的帽子。作為表演藝術行政總監的茹國烈,可說是當中惟一擁有多年藝術行政經驗的「本地薑」。


「捱批?我很久沒有捱批啦喎!」訪問還沒正式開始,看了訪問簡述的茹國烈便如此說,說是幕後,氣場可也不小。問到藝術行政工作是幹甚麼的,他倒思考了一會。「藝術行政包括策劃、推廣、執行、宣傳,簡單來說是製造環境讓藝術家可以維生,讓他們可以進行創作,並將其作品推廣給大眾。」


入行講人脈經驗更講心

從事藝術行政工作多年的茹國烈,本科原來與藝術一點也沾不上邊。「1988年我於理工大學電腦系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大會堂當臨時工。做了六個月後,覺得讀了四年電腦沒理由不入行,又做了一年電腦程式員,但很快便發覺自己還是較喜歡做跟藝術有關的工作,希望找全職藝術行政工作,才發現入行原來相當困難。」


「當時香港大專院校並沒有開辦藝術行政課程,而且這一行行頭窄,特別重視人脈和經驗,而自己不認識藝術界人士,亦沒讀過藝術,人家不知你是誰,根本不會請你,職位空缺亦不多,結果找了近十個月仍找不到藝術行政工作,惟有到當時的市政局做臨時工。」不過,機會總會留給肯堅持的人的,做了一年多的臨時工後,茹國烈終於找到第一份全職藝術行政工作,在中天製作公司擔任製作經理,參與商業舞台劇製作。一年後,茹國烈受蔡鍚昌邀請,轉到沙田做社區劇場的新域劇團當創團經理。再一年後,茹國烈又轉職至藝術中心,一做做了十三年,由表演藝術經理做到總幹事,2007年再轉到藝術發展局擔任行政總裁三年,然後便到了西九文化管理局出任表演藝術行政總監。


茹國烈坦言,他二十多年前想入行的困難,現在仍然存在。「縱然現在職位空缺是多了,但想入行的人也多了。我接觸不少人,包括求職者,都跟我說這行很難入行,問我為甚麼。他們可能一直從事市場推廣、廣告,然後再修讀藝術行政碩士課程,但完全沒有藝術工作的經驗,甚至業餘的經驗也沒有,又不看表演,純粹覺得有興趣,老實說這樣很難會獲選。」


「這一行有個傾向,會請一些相關經驗豐富,且能讓別人知道其個人品味的人。對於其他工作而言,個人品味、喜好未必會影響工作表現,但藝術工作則不同,若請了喜歡聽rock concert的人來做古典音樂會很大問題,因此面試時會考慮應徵者的喜好與公司所要推廣的藝術形式是否?合。見工時人人都說對工作有興趣,僱主也很難判辨,因此會參考求職者以往的工作經驗等,而在行內有一定工作經驗甚至會有人主動給你工作,這尤其是對中層而言。」


不過,茹國烈也指出,藝術行政工作其實很闊,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一行甚麼人都有,如做推廣的當然性格要較外向,負責訂場地的則要注重細節,不過對藝術有興趣是必須的。這一行跟其他行業不同,有些工作如保險可以很純粹只是一份工作,但藝術工作不同,就如教育、社工、醫生那樣,如果沒有熱誠的話,入了行也會格格不入。」


謙虛的魔術師助手

茹國烈指,近年來藝術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增加。「部分原因是藝術在社會上屬於弱勢,而社會亦愈來愈複雜,要靠政府、行政人員幫助才可生存,因此藝術行政未來十年都需要人才,而且那些人的能力要強。」


說行政人員是幫藝術家做事,但社會上也有不少聲音指藝術行政人員幫不到他們。茹國烈坦言,「近年藝術行政的權力愈來愈大,的確有可能藝術行政人員覺得自己才是主角,覺得自己掌握生殺大權,因為所有資源都在他們手上,個個藝術家都要他們幫,其實也有點危險,但說到底是看你是有心做好,還是拿資源來剝削其他人或弄權,不過這是每一行都可能發生的事。」


「我覺得藝術行政人員就像是魔術師的助手,魔術師沒有你替他收錢、開場、搞燈光、道具是變不出魔術的,但我們始終要知道,最終變魔術的不是我們,而是魔術師,接受掌聲的也不是我們,是魔術師。做藝術行政要有一顆謙虛的心,知道為何自己要加入這一行,不是希望從中賺錢、弄權,而是希望可以幫藝術家變到他們想變的魔術。」


香港忽然藝術?

藝術行政職位空缺大增,藝術工作的重要性增加,與香港「忽然藝術起來」有關。近十年來香港的畫廊愈開愈多,好些甚至佔據中上環黃金地段,各商場也不時舉辦藝術展覽。茹國烈指,香港藝術品入口不打稅,加上內地、亞洲的財富增加,促使香港躍升成藝術品交易中心,現時香港已是世界三大拍賣中心之一,不久的將來更有可能成為最大的拍賣中心。而零售業蓬勃,但各大小商場售買的貨品差別不大,為了突出自身的特色,商場都各出其謀,以藝術展覽作招徠。


除了商界投放資源搞藝術外,政府投放的資源也不少,最大動作的當然是西九文化區。一直只聞樓梯響的西九文化區計畫,明年將開始分批動工,第一個場館可能要2016年才完成。不過,今年開始,西九終於有所作為,年初有「西九大戲棚」和「M+進行:油麻地」,最近更舉辦連場戶外音樂會,包括「文藝復興2012音樂節」和「Clockenflap」,以及明天和後天的「自由野」,作為文化區長遠發展的實驗。


公園的無限想像

茹國烈指,西九其中一個特色是有一個大公園。「香港不是沒有公園,但大家對於公園的想像相當狹窄,只限於年宵市場、花燈會、工展會。我們過去兩年都在研究如何擴闊香港人對公共空間的想像。」「文藝復興2012音樂節」和「Clockenflap」曲終人散,初步實驗結果是:「文藝復興2012音樂節」派一萬張門票,出席的只有約四千人;至於Clockenflap反應不俗,但參與者較多為外國人。不過,兩者西九文化局都只是提供場地,真正的實驗還在於「自由野」。茹國烈指,「自由野」定位較多元化、參與單位亦較本地化,希望給予空間不同的藝術家,進行各種類別的創作。


「香港人其實不慣在戶外活動超過7小時,很多人的心態是只去捧某位演出者場,聽完後其他歌手不認識便不再聽,可能到對面商場看戲吃飯,而西九希望可以帶出一種文化是下午至晚上有不同的項目,有些演出者你認識,有些你不認識,但都會去參與感受。」不過茹國烈認為,現在藝術在香港的「勢」已有。


除了大公園外,西九文化區的一個焦點是戲曲中心。「戲曲在香港文化歷史上的地位無可置疑,尤其近年年輕一代對文化保育的意識愈來愈強,大家基本上都認同戲曲文化值得推展,雖然不見得人人都會去看。西九文化區希望打造的戲曲中心,是二十一世紀的戲曲中心,是給二十一世紀的人看的,而非宋城、新光、利舞臺的翻版,因此在設計上亦較新穎,希望給人的感覺是戲曲也可以很『型』。而在地理位置上,戲曲中心將會建於廣東道和柯士甸道交界,是整個西九文化區的門戶。」茹國烈又指,近年多了年輕人入行做粵劇,戲曲中心正是為這群年輕人而設。「有新血加入,相信形象和內容都會有所革新,而戲曲未來要走的路必然是將會藝術化,娛樂性永遠鬥不過iphone吧。」


重本土也勿固步自封

多年來,對於西九,很多人都不看好,不是擔心被地產商騎劫,就是覺得西九終究無助推動本地文化藝術。茹國烈指,「西九從來都很清楚要與地產劃清界?,規劃中地產所佔的比例已很小。不過,西九還是會有商場,但我們希望商場與場館的關係是相輔相成。」


「西九代替不了新光戲院、高山劇場、Hidden Agenda和伙炭的,我覺得香港要走的路,是要做本土藝術,但亦不可以固步自封。現時香港可以看到的外國舞台劇演出較廿年前還要少,就只有每年藝術節的那幾齣,因為根本不夠場地。現在文化中心的場地利用很搞笑,今晚是柏林愛樂樂團演出,明晚已變成柳影虹演唱會,西九的角色是補充現時場地的不足,讓每個場地可以發展自己的性格和特色,並有較好的分工,這對觀眾的培育也較好,同時可平衡本土和國際的藝術需求。」


作為一個出色的藝術行政人員,維護和推廣自家品牌是必須的,茹國烈所期許的西九願景能否實現還有待時間證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大家的參與,西九將只會是一堆建築物,甚麼也改變不了。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