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學習無障礙 工作創未來

學習無障礙 工作創未來

  • 09 Oct 2015
香港學障生佔全港學生十分一,當中以讀寫障礙最為普遍。
香港學障生佔全港學生十分一,當中以讀寫障礙最為普遍。
香港學障生佔全港學生十分一,當中以讀寫障礙最為普遍。
有不少學障生甘願為「隱形學生」,家長、朋友要多鼓勵和支持,協助他們籌備未來。
香港學障生佔全港學生十分一,當中以讀寫障礙最為普遍。
只要學障生找出個人興趣,並加以發揮,也可跟普通人一樣實現夢想。
有不少人相信「知識可改變命運」,只要努力讀書,便能找到理想工作,改善生活質素。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無論多努力,成績亦未必能成正比。本港約有一成不同程度的學障生,便常經歷這種挫折,當中以讀寫障礙生最為普遍。身處知識型的社會,他們又有甚麼出路?今期《JobMarket》邀請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學習障礙協會代表,深入探討學障生面對的困難,以及各界的協助計畫,並有幾位學障人士分享工作如何豐盛他們的人生,創造屬於他們的光明未來。


學障是指學生因為能力上的障礙而引致學習困難,主要分為五大範疇,包括特殊語言障礙、讀寫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數學障礙、視覺空間感知障礙。圓滿關係中心總監暨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指出,「學障生的智力正常,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很好,惟閱讀理解能力十分緩慢、閱讀時甚至會不自覺跳字跳行,亦很容易混淆詞語的意思和讀音。同時,他們的默寫認字能力亦較差,即使很努力背誦都寫不出完整的文字。」


她指出,近年被發現有學障的人愈來愈多,「以前大家只會覺得這類學生懶惰、做事心散、上課不專心;但今日社會對小朋友的要求愈來愈高,幼稚園階段已需要讀書寫字,讀寫、默寫的機會愈多,便愈早發現問題。」


社會支援不足

難躋身高等學府

香港學障生佔全港學生十分一,但社會教育不足,大眾對他們有不少誤解。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主席葉亮青表示,「無論老師、同學都不理解學障是甚麼一回事,只覺得他們無心向學、懶惰甚至弱智。如學障生考試時要求加時安排,也會被當作『攞著數』。」這樣會令學障生自我形象低落、社交圈子狹窄,很容易成為「隱形學生」,「有學障生在小學時受過不少委屈,升上中學後自我封閉,不願告訴別人自己是學障生。」


公開試的成績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生能否進入大學,然而考核的方式卻阻礙學障生憑「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葉亮青指,學障生不能用書寫表達所思所想,故考試成績未能顯示他們的實力,只有很少比率的學障生能順利升上大學,「去年能升讀大學的學障生只有十四位,且當中大部分是海外生。他們的升學路較一般學生迂迴曲折,需要花上別人幾倍的時間和努力。」


重建自信心「贏」在起跑線

學障生的讀寫能力弱,似乎在這個競爭城市中已「輸」在起跑線。有學校為了協助這類學生,聘請駐校社工為他們訂立未來方向,誓要「贏」在起跑線,增加競爭力。駐校社工融合教育輔導員陳詠兒,專門照顧學校中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同學。她認為要先建立學障生的自信心,才能助他們在社會立足,「他們自信心不高,不敢大聲說話,亦不清楚自己有甚麼優點,在職場上固然吃虧。所以我們鼓勵他們多參與義工活動、帶領小組,例如整甜品、小吃,讓他們重建自信心。」


為協助學障生在社會自立,學校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如擔任餐廳侍應、管理員、便利店員。陳詠兒指,願意合作的企業大多是小本經營,十分願意包容學障生的不足,甚至有老闆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鼓勵他們追逐夢想,「有位同學在荃灣大會堂的西餐廳做侍應,工作表現不算出色,最初落單時經常甩漏。但老闆十分體諒他,鼓勵他再次進修,為未來作打算。」


就業培訓提高獲聘機會

政府對學障人士的支援只集中教育層面,就業支援方面的配套卻不足,坊間服務團體唯有自發為學障人士舉辦活動,提高他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循道衞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在2011年舉辦的「職萌」支援計畫便是一例,專為中三以上的學障生提供就業培訓。該社會服務處的融合教育服務計畫經理戴煒堯認為,「一般學生在中三、四時已開始思考將來路向,我們認為學障生亦然。」


「職萌」支援計畫為期兩年,社工會先帶領學障生進行生涯規劃,自我認識,並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我們與不同規模的企業合作,舉辦行業認識活動,帶學障生到企業了解工作環境、親身體驗工作、又邀請員工分享工作內容。」去年「職萌」舉辦了九十場行業認識活動,今年到目前為止,亦已舉辦了超過五十場。


學障生對未來有初步的目標和方向後,社工會為他們提供職前訓練,戴煒堯說,「學障生的組織能力較差,故教他們如何寫求職信,面試時應有的表情、眼神和動作。並由從未見面的社工替他們模擬面試,熟習整個面試過程。」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學障生會有試工的機會,到餐廳、大型連鎖零售店、幼兒服務等地方工作,將理論實踐,「有學生到餐廳做樓面工作,需要幫客人落單,他們本來不懂得寫完整的字句,寫行內術語反而有助提高工作表現。」


不怕失敗朝夢想進發

今年19歲的LamLam,在小學時被評為讀寫障礙和過度活躍症(AD?HD),自問毫無自信、杞人憂天,但對未來發展卻滿有方向。中學時在社工介紹下,她參加循道衞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的「職萌」支援計畫,獲得一次試工機會,對工作有初步認識。「我當時擔任活動助理,認識不同學校的SEN同學。雖然工作量不多,但我發現原來上班跟上學很不同。」


考過文憑試後,LamLam積極尋找工作,無奈現實社會對她的包容不足,「我做過髮廊助理,但工作一天後,老闆沒有耐性教導我,便開除了我。」為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她參加大大小小的招聘展覽,希望得到僱主賞識。經過多番嘗試和失敗,LamLam終於找到一份圖書館的工作,更培養她認真工作的態度,「圖書館對擺放報紙的要求很高,所以我重複檢查架上的報紙有沒有爛、擺放得整不整齊。」最近,她剛剛辭去工作,希望實現廚師的夢想,「在中學上家政課時發現自己很喜歡烹飪,特別是甜品,雖然偶爾失敗,但完成後覺得很有滿足感。」今日,LamLam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修讀基礎文憑,希望將來能進修更多與烹飪相關的課程,朝着夢想進發。


發掘子女興趣

積極籌備未來

學障不代表工作能力差,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倡議小組成員陳倩雯便是一例,雖然她是學障人士,但職途發展十分順利,「投身社會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學障人士,但仍無礙我的工作表現,老闆十分重視我。」陳倩雯的腦筋比一般人轉得快,即使不適合做文書工作,仍有很多出路,她當過公關、物業管理主任、在航空公司擔任訂位營業主任,其後更參與員工的培訓工作。


據外國調查顯示,學障的遺傳機會率達百分之六十至七十,陳倩雯亦毫不意外地發現,三名子女同樣是學障人士。作為家長的她,深明學障人士面對就業的困難,故從小發掘子女的興趣,協助他們尋找自己的職業路向,「長子從小對花鳥蟲草很有興趣,我鼓勵他發展有關範疇,今日他已成為漁農處主任,亦是一位樹藝師,更快將完成公開大學學士學位;次子在會考時語文科表現不理想,但學校冒險讓他升上預科,最後順利升上科大讀機械工程,今年更剛剛完成了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幼女則在色彩運用方面很有天分,雖然會考只得一分,但今日已在時裝公司工作,並得到僱主賞識。」


三名子女能夠實現理想,陳倩雯的接納和支持十分重要,她從不會迴避他們是學障人士這個不爭的事實,「他們對於學障很了解,不會因這身分而感到自卑,所以他們跟普通人一樣,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


一萬個小時定律

努力必有回報

作家葛拉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個小時定律」,指只要在一個範疇花一萬個小時練習,便能達至頂尖水平。同樣地,只要學障生努力發掘興趣,並加以發展,便可得到回報。陳倩雯深信這個道理,「我們在職場上比別人吃虧的是,別人只需花一分鐘便理解文件、工作,但我們需要花五分鐘。這不代表我們沒有能力,只是花的時間較多。」她續說,香港仍有很多毋須處理文件的行業,如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等等,「總有一個行業適合學障人士發展。」


LamLam則引用聖經金句:「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來鼓勵學障人士以笑容面對失敗,「有時我煎熱香餅會失敗,但不要輕易放棄,嘗試多幾次,便能煎出又香又美味的熱香餅。」她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學障人士亦不例外,正如她喜歡烹飪一樣,夢想成為廚師。「最重要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着標竿直跑,學障人士定必找到自己的職業路向。」

相關: 學障,語言障礙,讀寫障礙,閱讀理解,學障生,餐廳侍應,管理,職萌,過度活躍症,IVE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