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浸大傳理見證媒體變革 培育傳播影視新人才

浸大傳理見證媒體變革 培育傳播影視新人才

  • 26 Jan 2018
傳理視藝大樓設有各式最新的相關器材,包括混音錄音室、錄像、菲林、聲音與印刷等媒界的剪輯設備。
傳理視藝大樓設有各式最新的相關器材,包括混音錄音室、錄像、菲林、聲音與印刷等媒界的剪輯設備。
傳理視藝大樓設有各式最新的相關器材,包括混音錄音室、錄像、菲林、聲音與印刷等媒界的剪輯設備。
李文鼓勵有志投身傳播及影視製作的人士報讀課程,「如自問個性熱誠、具創意、獨立思考、對事物好奇開放者,都適合報讀。
傳理視藝大樓設有各式最新的相關器材,包括混音錄音室、錄像、菲林、聲音與印刷等媒界的剪輯設備。
課程科目架構參考美國的「大學影視協會」規定而設立,旨在令學員熟習不同媒體製作的技巧。

「變幻原是永恒」是流行金曲的歌詞,在科技當道的年代,更見其劃時代的意義。自從互聯網與數碼技術興起,新聞傳播、電視電影就走上高速發展的公路,傳媒工作者如無法跟上新趨勢,就會無奈被淘汰,故現職或有意入行的人才,要認真裝備新思維與新技能,才能趕上行業的列車,迎接永恒不斷的變化。創辦至今剛五十年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正正見證了傳播媒體在過去半世紀的變幻;有志者不妨通過學院開辦的碩士課程,掌握國際前沿的理論知識與實務體驗,高瞻遠矚,迎接幻變的新挑戰。

 

變革不斷 惟新聞原則不變

媒體的變革愈演愈烈,網媒、社交平台、網上直播、微電影、數碼推廣等大行其道,曾在英國廣播公司任職超過二十四年,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兼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文,卻認為媒體的劇變並非近年才發生,「約二十年前,記者從手寫稿改用電腦打稿,編輯軟件由最早期的Big5(漢字標準交換碼)到今日成熟的系統,都是媒體人及記者們不斷適應時代的證據;我亦由廣播員起步,演變成集採訪、撰稿、拍攝、剪片、導演於一身的新聞人,變化一直是常態。」

 

審視近年的趨勢,李文歸納出媒體的新走勢,「最明顯是內容供應由機構壟斷變為大眾化,平台變得多樣,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社交平台化為私人的傳播空間,當人人都可以當記者時,新聞工作的理念變得模糊;新聞編採及呈現方式,亦走向智能化,如數據新聞等;當然,媒體企業的經營模式必須跟隨以上變化,例如歐美流行的訂閱、眾籌等方法,方能支持業務發展。」他強調,順應變化時,唯獨不能變的是客觀中立、不偏不倚的新聞原則;而由傳理學院開辦的碩士課程,正是本着此理念設計教學內容,培育既具備基礎新聞傳播原則,又配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傳媒管理 跨學科應用

回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跨學科的知識必不可少,尤其是媒體管理人。由浸大傳理學院及商學院合辦之「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是本港第一個集傳播、新聞、公關廣告、市場營銷、管理以及財務和法律為一身的課程。李文指,「課程包含傳媒機構最關注的課題,例如是內容管理、平台管理、傳媒技術和組織等專門內容,而商學院則提供財務管理、市場戰略、商業政策法規等科目,提供跨專業的知識。課程亦會結合理論學與實務,例如將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應用至具獨立思考、懷疑精神至上的記者團隊中,啟發學員掌握多元知識,成為稱職的管理人。」

 

至於有志投身前綫新聞編採工作者,則可考慮報讀「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課程分為兩個專業方向:一是國際新聞課程,結合理論與新聞實踐,培養學員對國際政治文化的深入理解,新聞觸覺、實踐能力和紮實的語言基礎,以至新媒體的應用;二是財經新聞課程專業,集中國際政經視野、財經分析能力及專業新聞的知識。李文表示,「課程內容深入淺出,即使沒有新聞或財經學術背景者,都可以由此建立此方面的專業,過去有不少畢業生投身英文媒體、國際通訊社,甚至加盟英國廣播公司,出路甚廣。」

 

企業傳訊 分析社會與受眾

傳理學院的另一大專業,是企業傳訊、公關廣告行業。歷史悠久的「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專為這方面的人才而設,內容糅合了傳播管理和媒介研究,必修科集中於傳播理論與方法學。課程另有二十多個專業選修課,包括大中華地區傳媒機構與傳媒操作訓練,亦有著眼於企業傳播行為、公關、廣告及危機管理等技能訓練。

另有些選修科目側重於傳媒體系、媒介生產和內容及受眾效果,當中牽涉傳媒與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背景,以解構社會變革的內在聯繫,以及大中華地區的媒體發展及變遷。總而言之,課程內容緊貼時代變遷,學員亦可掌握新媒體的技術與應用。

 

製片管理 大中華人才搖籃

「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課程已成為電影人才的搖籃,透過系統性的專門訓練,培訓影視媒體營運管理者及影視製片人。課程內容涵蓋影視及新媒體產業的策劃、融資、製片管理、行銷、宣傳、戲院經營等科目;選修科則提供案例研究、新媒體與全球化、傳媒管理、數碼媒體設計與應用等學科,讓學員掌握實用技術,師資來自大中華地區電影公司高層及資深電影人。李文表示,「課程開辦短短幾年,逾八成的畢業生已躋身於香港和國內影視產業,分布各個崗位,包括創作前綫、項目開發、發行管理、宣傳策劃等範疇,滿足大中華影視市場急速增加的人才需求。」

 

為了擴闊學員的世界視野,傳理學院自2007年起,邀請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及亞洲出版人協會(SOPA)兩大單位交替來訪。前者邀請普立茲新聞獎得主來港,進行為期一星期的交流活動,分析得獎作品,跟學生及本地媒體分享經驗。後者則邀請SOPA卓越新聞獎得主舉辦論壇和講座。SOPA為亞洲新聞報導確立世界級標準,給學員深度的新聞分析。兩大單位隔年來訪,創亞洲新聞教育界之先河,給傳理學院學員寶貴的學習機會,提高新聞採訪的技巧和水準。

 

而傳理學院每年舉辦六至七個交流考察團,目的地包括德國柏林、捷克布拉格、台灣、英國倫敦、美國、澳洲等地,學員可自由參與,親身參觀當地的傳媒機構及參加相關的工作坊,擴闊世界視野,建立跨地域的人脈。

 

早在十五年前,因應時代與產業需求,電影學院開辦了大中華地區首個三年全日制「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課程」,以動手創作及製作為主,為影視娛樂新媒體產業培養了一批編劇、導演人才,在中港兩地漸露鋒芒。此外,畢業生能擔任影視管理、發行等相關工作,此學歷亦被認可為大學任教的資歷。

 

課程架構參照美國 

電影學院的碩士課程科目架構參考美國的「大學影視協會」規定而設立,旨在令學員熟習不同媒體製作的技巧,並以其中一種媒體,作為敘事和表達思想感情的創作手段。經過第一學年集中訓練跨媒體製作技巧,學習相關的理論與批判知識後,學員在第二年可選修不同創意媒體的專業科目,在最後一年,則重點學習一種媒體製作形式,例如是劇本寫作、電影電視製作或數碼媒體製作,並以此為基礎,創作、開發和完成製作藝術碩士課程所需的畢業作品。

 

李文認為,只要符合學歷要求,有志投身傳播及影視製作的人士均適合報讀相關的碩士課程,「五個碩士課程並不限制申請者的學科背景及工作經驗,只要持有任何大學本科學歷,提供兩封推薦信,以及提交一篇自我介紹,註明興趣、研究範疇等便可;如自問個性熱誠、具創意、獨立思考、對事物好奇開放者,都適合報讀。」

 

在李文的學生當中,不少是傳理系的本科畢業生,也有年輕的傳媒工作者,亦有人本身任職老師,「多元化的學生背景更能擦出火花,所以有工作經驗或大學畢業生都歡迎報讀。」他又指,「傳播學的訓練,當中的思考模式、多角度分析、語文的運用、新媒體技術等,應用面非常廣,畢業生將有眾多發揮機會。」

 

課程小檔案

院校: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課程: 1.傳理學文學碩士(兼讀及全日制)

            2.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兼讀及全日制)

            3.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兼讀及全日制)

            4.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課程(一年全日制)

網址:http://comd.hkbu.edu.hk/masters/en/index.html

查詢:3411 2545

電郵:mainq@hkbu.edu.hk

            5. 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課程(三年全日制)

網址:af.hkbu.edu.hk/en/mfa-introduction

查詢:3411 7479

電郵:afmfa@hkbu.edu.hk



相關: 浸大, 傳理, 影視, 碩士課程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