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十大基建 招兵買馬

十大基建 招兵買馬

  • 08 Feb 2013
三年多前,曾蔭權還是我們特首的時候,在2007至2008年度施政報告以「香港新方向」為主題,打造「黃金十年」,發表野心極大的「十大基建計劃」,在全港東南西北畫地動土,為1997年後建造業的谷底,推向新高峰。


在「十大基建」初時預期花2,500億元的鉅款下,估計創造的職位達25萬個。現時香港失業率是3.4%,處於偏低水平,但青年失業率卻高達15.1%。建造業職位空缺多,薪金高,甚麼原因窒礙年輕人投身建造業?建造業的就業機遇其實有多大?


全面人手不足

全長約42公里的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長的六線行車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連接香港、澳門、珠海三個城市,縮減穿越三地時間,打造「三小時生活圈」。有關當局稱大橋落成後,有助三地社會、文化和經濟交流。大橋在2009年12月15日於珠海動工後,香港段的施工起步因為政府在環評官司敗訴而延遲,足足慢了兩年,於2011年12月14日才正式施工。其中一段約9.4公里長的三?雙程高架橋,由機場島上的觀景山至香港邊界之香港接線,由「寶嘉-中國港灣-威勝利聯營」負責設計和建造,預期2016年年尾晉工。


「寶嘉-中國港灣-威勝利聯營」的項目董事陳文表示,其實無論海上還是陸上,建造大橋的方法也是大同小異,同樣是在地上或海床挖洞,做椿柱,為柱身打鋼筋、釘板、落石屎。雖然概念上差不多,但實行起來差別不少,項目副董事潘偉光說:「分別就是大橋建在海上,要用船隻進行施工和組裝。」陳文補充說:「香港甚少在海上建橋,較難找到相關設備和人才。」建造港珠澳大橋最困難之處是望天之餘,亦要望海打掛,船身隨海上波浪搖擺,預製組件的組裝過程需要準繩不差,而每天突如其來的情況各有不同,潮漲潮退、水流方向均是施工時需要考慮之處。「尋找熟習海上工作的工人,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陳文說:「幾十年來也沒有這麼大的海上基建,導致人才不足。」鑑於政府對建造業外勞管制嚴謹,當業界不斷向政府解釋特殊技術工人嚴重缺乏的情況,希望放?外勞限制,政府只繼續叫業界自己盡量培訓。陳文認為培訓不是問題,問題是有些技術工人培訓期可能需時兩三年,但兩三年後工程可能已經完成了。現在大橋工程仍未進行得如火如荼,暫時仍未需求大量工人,不過對於日後同行間對特殊,抑或一般工種工人的競爭,陳文淡淡然說:「沒有甚麼怎打算,盡力而為,不只是我們公司面對短缺。」


加薪留人

建造業結構性人手短缺早已遍布各大小工種。現在師傅級工人日薪1,300元左右,業界雖然有望2014年增至1,700元,但事實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未吹襲前,日薪是1,800元,是建造業真正的頂盛時期。隨後因為經濟差,樓市泡沫爆破,施工減少,不少以日計薪的工人惟有轉行,遑論新人入行,造成建築業年齡斷層延續至今。陳文說:「五十歲以下的熟練工人可以話絕無僅有。」所以業界惟有大力加薪,現在一名燒焊工人日薪可能已達1,800元,同時需加強交通、醫療等福利保留和吸引入行。


今天「十大基建」還未全部上馬,連港珠澳大橋本身仍處於施工起步階段,恐怕未來幾年,新加入建造業工人難以填補龐大的職位空缺,行家間平時除了爭奪承辦工程,恐怕還要進一步爭奪工人。「(薪金)不停加,沒有辦法,造成惡性競爭(搶僱員)。」陳文說:「盡力而為吧。」


十大基建              投資預算(億元)  預計就業人數

1. 南港島線(東段)         124        4,600

2. 沙中線               798        15,000

3. 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立角連接路  200        7,400

4. 高鐵香港段            668        11,000

5. 港珠澳大橋            582        13,870

6. 港深機場鐵路           未知        未知

7. 落馬洲河套區           >100       29,000

8. 西九文化區            216        16,000

9. 啟德發展計畫           1,000       13,000

10. 新界東北發展區           400       52,100



延遲晉工難避免

現時香港大部分市區均有鐵路連接,登上火車或走落地底,就可以鑽遍香港大部分市區,但是像九龍城這樣人口密集的舊區,卻沒有鐵路連貫,一直以來是鐵路孤島,窒礙該區發展。為了服務九龍城區38萬人口,亦為了分流繁忙的東鐵?和觀塘?九龍塘至金鐘站的大量乘客,立法會財委會在去年五月通過714億元撥款,八月開始施工,建造全長17公里的沙中?,由大圍經紅磡連結至金鐘。當大圍至紅磡段在2018年完工後,將香港由東邊馬鐵?終站烏溪沙連至西鐵終站屯門,形成「東西走廊」;紅磡至金鐘段在2020年完成後,將東鐵線伸延至金鐘,形成「南北走廊」,兩條「走廊」將香港畫成一個大十字,貫穿東西南北。港鐵公司沙中線工程總經理黃唯銘說:「那些『老友』由羅湖下來,到紅磡,不用轉車就過海到金鐘。」亦減少市民返工放工擠塞於紅隧和荃灣?的時間。


整條沙中?工程會在?德的大空地「明挖回填」,在地底挖一個「箱」再建站;又在樓宇密集的地下鑽挖隧道;而處於地底岩石層的走?會以「鑽爆」方式興建;並在維港海床建沉管隧道,一切看似施工複雜且困難,但黃唯銘卻不以為然:「港鐵以往做隧道30年經驗,大致可以克服。」他甚至糾正記者的說法:「不會說有甚麼困難,我們說是挑戰。」


開山劈石、鑽地挖海,港鐵亳不懼怕,真正的挑戰,是工人的供不應求。建造沙中?在工人工種要求方面其實與建大廈大同小異,也是同樣需要紮鐵、模板、石屎工人,特殊的工人只是為數甚少的大型地基機械操作員、爆破工人,不過,因為「十大基建」中,現在港鐵南港島?、高鐵、?德發展計劃和港珠澳大橋與沙中?施工時間接近,工程之間所需的工人工種需求相近,如果其他「十大基建」工程高峰期重疊,黃唯銘對於沙中?的完工期會否因人手欠缺而延遲,不禁嘆一口氣說:「這個就肯定的,再這樣下去,延遲完工會帶來的影響頗嚴重。」工程不少項目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和商業區進行,就算防護工作做得多好,都會帶來空氣污染及噪音,機械鑽挖時更可能需要封閉道路,造成交通問題。


增機會 轉形象

為了本身工程進度和業界未來,解決工人青黃不接的現象,港鐵想出一個有趣的方法。港鐵與承辦商簽約時,註明一條叫「Construction Cooperative Scheme(CCTS)」的條款,規定無論承接工程大小,也要同時培訓最少50個新人。「事後覺得計畫有效,(沙中?工程)之後他們會繼續請新人回來訓練。」黃唯銘說:「年輕人想加入,也要給機會他們。」此外,另一條款規定每個承辦商在指定兩個款色的制服中二選一,無論是工人,還是工程師,甚至是老闆,落到工地,也要像一隊足球隊一樣清一色穿?同一款制服,避免工人穿?骯髒、破爛的「開工衫」,「香港工人的形象不能提升到某個程度,不像日本、美加的工人有社會地位。」黃唯銘拿起一件制服說:「但最起碼工人行出來的形象好少少,自我形象提升。這就是形象改善。」形象欠佳,正是年輕人抗拒投身建造業的一大原因。


黃金十年

回想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隨工業發展起飛,大型基建、新市鎮在全港各區拔地而起,促使大學土木工程當時是第二個最難考入的學科,僅次於醫科。之後的30年,建造業有起有跌,最終在九七年後跌落谷底,現時卻隨「十大基建」暢旺起來,而且不少業界人士預期勢頭會維持10年以上。試問還有那個行業可確保有工做,有發展,而且入行門檻又低?事實上除了上屆特首的大刀闊斧,今屆特首梁振英在新出爐的施政報告中亦兌現了參選前後「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把握」的承諾,宣布向18區區議會各撥1億完作「亮點工程」之用。立法會財委會通過後,區議會便可繞過平常繁瑣的審批制度,利用一筆過撥款的靈活性,加速,有效地興建地區基建,同時確保短期建造業的發展蓬勃。再者,施政報告亦?重墨於增加土地供應作私、公型房屋,而且研究、審批,花上時間數年是等閒事,政策隨時延續到下一兩屆政府。


話雖如此,建造業始終是一個較為不穩定的行業,工人需求隨大型基建而升,亦隨大型基建完工而跌。「看看其他的工程是否重疊在適當的時候,一個具規模的工程可能需時四五年,第二個工程在三年半後開始當然最好,」黃唯銘說:「如果五年之後,甚至六年,勢頭就會降一點。」事實是「十大基建」施工時間不一,晉工時間有異,加上房屋供應嚴重失衡,施政報告對增加房屋的肯定,以及各區的「亮點工程」,就算工程與工程間晉工與施工期有明顯差距,暫時減少工人需求,工人也大可用作休息,或視作到建造業議會進修的契機,養精蓄兌,裝備自己,在下一個工程重投建造業。


建造業工人工作辛勞是改變不了的事實,而形象總有扭轉的機會,雖然形象轉變不是一時三刻的事,但業界也不斷推高日薪嘗試「拉牛上樹」,效果長遠來說難以預料,不過惟一可以肯定的是薪金再度提高的機會極大,業界普遍認為明年部分師傅級工種日薪升至1,700元,是2007年800元的兩倍有多。黃唯銘希望以高薪吸引新血入行,年輕人多了,能為行業的形象帶來由內而外的轉變。薪金、形象轉佳,就算辛勞不減,也總算降低年輕人入行的心理障礙。


建造業工人薪金增幅(部分)

工種       2011年11月日薪(元)   2012年11月日薪(元)  加幅

模板       1,000           1,300          30%

榙棚       1,000           1,200          20%

平水測量*      -             -            15%

混凝土      1,200           1,350          12.5%

紮鐵       1,230           1,360          10.6%

喉管       880            950           8%

金屬工      800            850           6.25%

金屬棚架     800            850           6.25%

泥水       950            1,000          5.3%

*行內薪酬差距大,按本身日薪加15%計算。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