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港人愛追夢 星展理財策劃 助願望成真

港人愛追夢 星展理財策劃 助願望成真

  • 23 May 2014
董事總經理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潘燕明
董事總經理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潘燕明
董事總經理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潘燕明
董事總經理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潘燕明
董事總經理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潘燕明
星展銀行財政穩健,以資產計算,為東盟規模最大的銀行,以香港作為第二大根據地。
作為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來自新加坡的潘燕明對星、港兩地市場均非常熟悉,她看準港人的投資需求及意欲,選擇不硬碰,打一場不一樣的仗。


面對香港「銀行多過米鋪」,星展要求員工有創新思維,帶領銀行突圍而出,適應瞬息萬變的「新世界」。為了以客戶為本,星展推出「第二人生」理財策劃,助港人追夢;因應客戶對銀行服務要求多元化,又推出「四通八達」的銀行服務,搶佔年輕人市場。「我們在港不是最大的銀行,若以硬碰硬,我們很難贏。」只有不斷的創新,不一樣的做法,才有跑出的希望。


星展集團,以資產規模計算,為東盟最大的銀行,擁有逾二百五十間分行,業務遍及十六個市場。總部設於新加坡的星展,多年來以香港為根據地,屹立亞洲,面向世界。


星展銀行曾獲《金融時報》旗下刊物《銀行家》評選為「亞洲最佳銀行」,以及被《亞洲銀行家》選為「亞太區最佳管理銀行」。從2009年至2013年,更連續五年獲《全球金融》評選為亞洲最安全銀行;今年更獲該雜誌評為「亞太區最佳銀行」,是首家獲這榮譽的亞洲銀行,足見其在亞太區的領導地位。


香港作為星展銀行的第二大根據地,潘燕明身為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香港區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總監,在銀行界零售銀行業務已有超過二十年的經驗。


加入集團後,她擔任過不同的領導角色,包括「星展豐盛理財」區域主管,亦曾協助發展「星展豐盛私人客戶」。2012年她越洋來港,接管星展於香港區的零售銀行業務。


光看銜頭及履歷,容易令人聯想她是一名「硬??」的女強人。


慈母女強人 舉家來港

不過訪問期間,她說?半鹹淡的廣東話,夾雜?濃厚新加坡口音的英語,不時大笑起來,「硬??」三個字,起碼減弱了一半。


談起家庭生活,她坦言當初由新加坡來港,需要重新適應生活環境,找居所、為兒子找學校,一度令這名女強人感到十分徬徨,「初來港時,當然有點緊張,因為是整家搬過來。」


當時兒子在新加坡剛升上小學一年級,她到港尋找新居所時,亦帶同兒子來港。每次來港,均有朋友帶她們到處吃喝玩樂,對兒子來說,香港是一個「派對」,有助他日後適應香港生活。


來港前,她更一早對兒子說清楚,他將不會再見到朋友仔,返學亦要穿校服、乘校車,「他已經有心理準備要轉朋友、轉學校」,但她卻對兒子隱瞞了一件事情:「我沒有告訴他要轉國家。」被「蒙騙」了的兒子,最終被帶往香港的國際學校升讀小二。


港人投資意欲比新加坡高

對香港投資市場有深入認識的潘燕明,來港兩年,發現香港人在投資心態上,比新加坡人更加進取,她認為與新加坡強制性的中央公積金制度(Central Provident Fund)有關。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新加坡便推出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僱主及僱員的的供款是薪金的25%。及後有意見認為這比率有礙營商,於是將之下調,改為今日僱主交16%、僱員交20%,但仍遠比香港的5%為高。


潘燕明指出,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使公積金直接進入投資及醫療等計畫,「新加坡人沒有靠投資來實現醫療及財務願景的逼切需要。」


換句話說,基本上新加坡人毋須為退休未雨綢繆,亦能安享晚年,投資只是「賺錢買花戴」。相反港人須靠儲蓄及投資來養老,因而激發港人的投資意欲,願意承受更高的投資風險。


「香港客戶比較Sophisticated(老練),喜歡短炒。」潘燕明說:「例如香港客戶買基金,持六至九個月就賣出去;新加坡的客戶,大部分會持兩至三年。」


因為香港人對投資帶來的收入有依賴,故對投資市場氣候的認識亦非常深入,「香港客戶的Level of sophistication(老練的程度),如對經濟情況、產品風險等方面的認識,全部都比新加坡客戶高。」


星展於香港舉辦的投資講座與活動,出席客戶遍及不同層面,有高端客戶、退休人士、家庭主婦等,「每個人對內地發生甚麼事、對外幣市場的認識都很深入。」她說。



「第二人生」助港人追夢

星展委託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進行調查,於今年1月訪問一千零四名三十至五十四歲人士,收集他們對「現實」及「理想生活」的意見,發布《港人理想第二人生調查報告》。


結果顯示,94%受訪者想「追尋夢想」,當中63%想過「周遊列國」、34%想創業。不過調查同時顯示,47%受訪者表示因「家庭負擔」、39%「習慣現時工作」,以及諸多原因而不敢「追夢」。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產品執行董事莊希表示,受訪者平均流動資產約為一百一十一萬港元。她指出,受訪者認為,若要過理想生活,需要九百九十四萬元,足足是現有資產的九倍。中年人士想「追夢」,可謂難過登天。


星展了解到人們對「追夢」這「第二人生」的期盼,於是推出了「第二人生」理財策劃,潘燕明說:「頭一個人生為了搵食、照顧家人;第二個人生,可以的話,就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她表示,約七成人為了「第二人生」,已開始?手理財計畫,當中三成人卻因為無專人幫忙策劃理財大計,沒有把握「追夢」成功。


據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香港人平均壽命達八十九歲,潘燕明說:「人均壽命延長了,六十五歲退休,還有二十五年人生,總不可以預期退休後的收入夠二十五年花。」


「第二人生」理財策劃因此成了「追夢」的希望,其具備多元資產配置組合,提供財富分配參考,並有財務策劃師及專才團隊,為客戶願景及目標年期,製定切合的理財方案。


「退休不等如End of productive life(富生產力生命的終結)。」潘燕明說:「我們提供全面方案,幫助客戶達到心中所想的目的。」


銀行服務須「四通八達」

雖然星展銀行是東盟最大的銀行,但香港「銀行多過米鋪」,星展以香港作為第二根據地,需要與無數港資、外資、中資銀行競爭。事實上,經過多年變遷,銀行間競爭的擂台,早已出現變化。潘燕明表示,星展競爭的一大目標是年輕人。


她問記者:「大約多久會到銀行理財?」她認為,科技改變世界,亦改變了銀行的理財服務,特別是年輕人,不少通過自動櫃員機及網上進行理財,較少親身走到分行處理。


大部分的銀行,提供的理財服務相若,客戶選擇銀行,除了因為信譽及形象,服務有多方便亦是重要因素。因此,星展致力將理財服務數碼化。


潘燕明指出,十至十二年前,已有銀行理財數碼化的技術,但當時市場對科技還未適應,延至近年,數碼化才應用於理財服務上。她認為星展必須深思的問題是:怎樣將銀行業務數碼化?


「現在的客戶不只是想要分行或網上服務,而是希望你有分行,又有網上服務,甚麼也要有。」潘燕明表示,所以星展服務不只限於三十多間分行,還有接近四十個自動櫃員機、網上及流動電話理財服務等。



面試表現比CV更重要

潘燕明坦言,星展在香港不是最大的銀行,因此在招聘人才方面,要求求職者能夠在工作上創新、「不一樣」,才有望超越現況。


不過,這樣不代表她只?重創新。她表示,聽過有求職者找專人寫CV,希望藉「創新」突圍,但她強調:「CV只是打個招呼,就算我看到一份印象深刻的CV,不代表我真的會聘請那個人。CV看上去有趣,我會想見見那個人,但我請人,很?重『Can do spirit』(做得到精神)。」


她說,CV上寫?讀過甚麼學位、在哪兒工作過,有「沙紙」及工作證實,但工作表現及態度,是否配合公司要求,總不能通過CV上寥寥數筆便能反映,「面試時,求職者怎樣解釋、展現他們的經驗,才更重要。」


投身銀行界 須具創新思維

「為甚麼我可以在銀行界打滾這麼久?」潘燕明自問自答:「因為我不覺得在銀行界打滾了這麼久。」她解釋這句難懂的話:「每到一個階段,都是一份全新的工作。」


因此,過去二十年多來,潘燕明轉過的工、做過的職位,以及來港掌管星展香港業務,對她來說,都是全新的工作和挑戰。


「如果和其他銀行硬碰硬,我們很難贏,所以一定要創新、做法不一樣。」她說:「同一個方法在十年前行得通,十年後已經是另一個世界。」


星展和潘燕明,正設法闖進這個新世界。


奉母之命 投身銀行界

小時候的潘燕明,常聽媽媽說,將來找工作,要找有穩定花紅、穩定工時,最好穿制服的工作。銀行出納員(Teller)正好符合這三個願望,潘燕明對記者說:「四點可以放工歸家,好羨幕這份工作。」


於是當年純真的她,上大學便選擇了經濟學科,畢業時亦被銀行招攬做MT(Management trainee,管理培訓生),然後加入外資銀行,「以前銀行只招聘經濟、金融學科畢業的人,現在就會找讀理科、法律的,因為他們想法不一樣。」


她認為這些年來,科技改變了整個銀行業,競爭層面、客戶預期、經濟環境全都今非昔比,所以在招聘方面,亦產生了變化。


MT計畫 助實習生了解業務

與不少銀行一樣,星展也有招攬MT的計畫,每年大約招攬六十人。計畫為期二十四個月,結合課堂及工作實習。香港的MT有兩次機會到新加坡,與其他MT交流。


回港後,他們必須分階段於前?、支援及後勤等不同部門,各工作數月。


每名MT都會有導師從旁指導,快將畢業的MT均會獲安排與集團CEO吃飯,有助MT理解銀行業務的運作。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